氣相色譜質譜法(GC-MS)由氣相色譜(GC)和質譜(MS)兩(liang) 種獨立分析技術聯用構成,兩(liang) 者通過接口實現功能互補與(yu) 數據協同。常規分析係統中,氣相色譜儀(yi) 通過加熱的傳(chuan) 輸線與(yu) 質譜儀(yi) 連接,以串聯方式運行——色譜負責成分分離,質譜承擔檢測鑒定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微型化或便攜式專(zhuan) 用儀(yi) 器通過集成設計,已將整套GC-MS係統整合為(wei) 單一設備模塊。 氣相色譜(GC)是一種基於(yu) 物理分離的分析技術,通過化合物在色譜柱固定相與(yu) 載氣流動相間的分配係數差異實現混合物組分分離,並基於(yu) 保留時間與(yu) 檢測器響應強度完成成分的定性與(yu) 定量分析。然而,傳(chuan) 統GC檢測器(如FID、ECD)的輸出信息存在顯著局限性:①數據維度局限於(yu) 二維參數(保留時間+響應值),無法提供分子結構信息;②鑒別機製依賴於(yu) 標準品的保留時間比對,對未知化合物或複雜基質中的共流出峰缺乏解析能力。 為(wei) 解決(jue) 這一技術瓶頸,氣相色譜與(yu) 質譜聯用成為(wei) 關(guan) 鍵方案。聯用係統可通過兩(liang) 種模式運行:1)單一質譜檢測模式:色譜柱流出物全部導入質譜,通過特征碎片離子實現高特異性檢測;2)分流檢測模式:柱後通過微流控分流器將流出物分配至質譜和常規GC檢測器(如FID/TCD),同步獲取結構信息與(yu) 定量數據。質譜提供的質量碎片譜圖(如EI源產(chan) 生的特征離子峰)與(yu) NIST等譜庫的自動匹配,使未知化合物的鑒定準確率提升至90%以上。 2. GC-MS的結構組成 GC-MS是氣相色譜與(yu) 質譜的聯用技術,結合了色譜的高效分離能力和質譜的高靈敏度檢測與(yu) 結構解析能力。其核心流程可分為(wei) 3個(ge) 階段: 氣相色譜分離:樣品經汽化後由載氣帶入色譜柱,基於(yu) 化合物在固定相與(yu) 流動相間的分配係數差異實現物理分離。 質譜電離與(yu) 檢測:分離後的組分通過加熱傳(chuan) 輸線進入質譜儀(yi) 的離子源(如電子轟擊源EI),在真空環境下被電離為(wei) 帶電離子,隨後通過質量分析器(如四極杆或飛行時間分析器)按m/z分離。 數據采集與(yu) 解析:檢測器記錄不同m/z值的離子強度,生成質量譜圖(反映化合物碎片特征)和總離子流色譜圖(TIC,反映各組分保留時間及峰麵積)。 圖1 典型的GC-MS質譜圖(綠色和橙色),總離子色譜圖(紅色)和質譜圖(藍色) 1. 氣相色譜部分 氣相色譜儀(yi) 的基本流程如圖2所示。主要包括以下5大係統:載氣係統、進樣係統、分離係統、溫控係統以及檢測和記錄係統。 (1)載氣係統:包括氣源、氣體(ti) 淨化、氣體(ti) 流速控製和測量。為(wei) 獲得純淨、流速穩定的載氣。 (2)進樣係統:包括進樣器和氣化室。進樣器分氣體(ti) 進樣器和液體(ti) 進樣器,氣化室是將液體(ti) 樣品瞬間氣化的裝置。 (3)分離係統:包括色譜柱和柱溫箱和控溫裝置。根據各組分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中分配係數或吸附係數的差異,使各組分在色譜柱中得到分離。 (4)溫控係統:控製氣化室、柱箱和檢測器的溫度。 (5)檢測和記錄係統:包括檢測器、放大器、記錄儀(yi) 、或數據處理裝置、工作站 。將各組分的濃度或質量轉變成電信號並記錄。 圖2 氣相色譜儀(yi) 2. 接口部分 在GC-MS聯用係統中,接口是實現色譜與(yu) 質譜協同工作的關(guan) 鍵組件,需同時滿足以下技術需求: 真空適配:質譜離子源工作真空需維持在10⁻³–10⁻⁵ Pa,而氣相色譜柱出口處於(yu) 常壓環境(約10⁵ Pa),接口通過逐級降壓實現壓力梯度過渡,防止質譜真空係統過載。 組分富集:色譜流出物中載氣(如氦氣、氫氣)占比超過99%,接口需選擇性去除載氣,使分析物濃縮10–100倍後進入離子源,提升檢測靈敏度。 3. 質譜部分 質譜儀(yi) 的基本部件有:離子源、質量分析器、檢測器三部分組成。在GC-MS聯用中經過氣相色譜分離的各氣態分子受離子源轟擊,電解裂解成分子離子,並進一步碎裂為(wei) 碎片離子。在電場和磁場綜合作用下,按照m/z大小進行分離,到達檢測器檢測、記錄和整理,得到質譜圖,實現樣品定性定量分析。 2. 樣品成分(即分析物)的分離基於(yu) 其在流動相(載氣)與(yu) 固定相之間的相互作用差異。對於(yu) 多數化合物,分離主要通過氣-液分配色譜實現,即分析物在載氣(流動相)和塗覆在色譜柱內(nei) 壁的液體(ti) 固定相之間進行分配;而對於(yu) 揮發性較強的氣體(ti) (如長久性氣體(ti) ),則通過氣-固吸附色譜實現分離,此時固定相為(wei) 具有吸附能力的固體(ti) 材料。 GC-MS係統最常采用毛細管柱(又稱開管柱),其典型規格為(wei) 內(nei) 徑0.1-0.25 mm、長度10-30 m。這類色譜柱以壁塗層開放式(WCOT)結構為(wei) 主,液體(ti) 固定相通過化學鍵合方式穩定附著於(yu) 柱內(nei) 壁,形成均勻薄膜。這種設計兼具高分離效率(理論塔板數可達數千)和低柱流失特性,尤其適合複雜混合物的分離。需要說明的是,盡管氣-固色譜柱(如PLOT柱)仍用於(yu) 特定氣體(ti) 分析,但液體(ti) 固定相因其更好的重現性和分離選擇性已成為(wei) 主流。 3. 分離後,除非分析物是異構體(ti) ,否則GC-MS分析不需要總基線分辨率,中性分子通過加熱傳(chuan) 輸線[圖1(5)]進入質譜儀(yi) 中。 4. 在質譜儀(yi) 中,中性分子首先需經電離轉化為(wei) 帶電離子以便檢測。常用的電子電離(EI)過程如下:由加熱燈絲(si) 發射的電子束經70 eV能量加速後,與(yu) 進入離子源的氣態分子發生碰撞。當高能電子將分子中的一個(ge) 電子擊出時,生成帶正電荷的分子離子(M⁺·),該離子同時具有自由基特性(故稱自由基陽離子)。由於(yu) 70 eV的電子能量顯著高於(yu) 多數化學鍵能(通常在3-10 eV範圍),分子離子會(hui) 因獲得過量能量而發生裂解。這一過程可能涉及以下機製: 均裂:化學鍵斷裂生成兩(liang) 個(ge) 自由基,其中帶正電荷的碎片保留電荷 異裂:化學鍵斷裂產(chan) 生一個(ge) 正離子和一個(ge) 中性碎片 重排反應:如氫原子遷移導致的麥氏重排(McLafferty rearrangement) 裂解產(chan) 生的次級離子(碎片離子)質量始終低於(yu) 原分子離子,其分布規律取決(jue) 於(yu) : ➤ 分子組成:官能團類型及位置直接影響鍵斷裂能 ➤ 分子結構:立體(ti) 化學效應可能抑製或促進特定裂解途徑 ➤ 電荷定位:遵循Stevenson規則,電離後電荷優(you) 先保留在電離電位較低的原子上 ➤ 裂解位點選擇:弱鍵(如C-C單鍵鄰接雜原子)更易斷裂 最終形成的特征碎片離子群構成該化合物的"指紋"質譜圖,其中分子離子峰(若未被全裂解)對應化合物的分子量,而碎片離子則提供結構診斷信息。 5. 在電離完成後,質譜儀(yi) 通過質量分析器[圖1(8)]對離子進行分離。該步驟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電磁場對不同m/z的離子施加差異化的運動軌跡調控,從(cong) 而實現按質量-電荷比的精準分選。常用質量分析器(如四極杆、飛行時間或離子阱)通過調節電壓、磁場強度或測量離子飛行時間等參數,最終僅(jin) 允許特定m/z的離子到達檢測器。此過程為(wei) 後續的離子檢測與(yu) 質譜圖生成提供了基礎信號分辨率。
3. GC-MS是如何工作的?
單位質量分辨率儀(yi) 器(如四極杆、線性離子阱):分辨能力在R=1000-4000範圍,可區分名義(yi) 質量(整數質量單位)或m/z差異≥0.1的離子,適用於(yu) 常規定性/定量分析;
高分辨率質譜(HRMS) (如Orbitrap、FT-ICR):分辨率達R=50000-1000000,可分辨m/z差異至0.0001-0.001,滿足精確質量測定及複雜基質中痕量化合物的分析需求。
四極杆質量分析器作為(wei) 常用的單位質量分辨率裝置,其核心工作原理是通過動態調節射頻電壓(RF)與(yu) 直流電壓(DC)的組合,形成高頻振蕩電場。僅(jin) 特定m/z的離子能在該場中維持穩定振蕩軌跡並穿過四極杆,其餘(yu) 離子因振幅過大與(yu) 極杆碰撞而湮滅,從(cong) 而實現按質量篩選離子的目的。四極杆儀(yi) 器主要支持兩(liang) 種數據采集模式:
➤ 全掃描模式,即在一個(ge) 質量範圍內(nei) 獲取所有的離子,對於(yu) 識別未知物、方法開發和高濃度分析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非常有用。
➤ 選定的離子監測(SIM)模式,隻獲取代表目標化合物的選定離子,對痕量分析很有用,因為(wei) 可以獲得更高的靈敏度,但隻針對目標分析物。
兩(liang) 種模式可通過時間分割實現交替運行(如GC-MS/MS中的MRM模式),在複雜基質分析中兼顧廣譜篩查與(yu) 高靈敏定量。需注意的是,四極杆的掃描速度與(yu) 質量範圍呈反比,當設定寬質量範圍(如m/z為(wei) 50-800)時,可能導致低豐(feng) 度離子信號丟(diu) 失。
6. 經質量分析器按m/z分離後的離子束最終抵達離子檢測器[圖1(9)],該組件通過以下機製實現信號轉換與(yu) 放大:
圖3 氣相色譜儀(yi) -質譜儀(yi) 的簡化圖
(1)載氣,(2)自動取樣器,(3)進氣口,(4)分析柱,(5)接口,(6)真空,(7)離子源,(8)質量分析器,(9)離子檢測器,(10)電腦
4. GC-MS圖譜
GC-MS數據是三維的,如圖4所示。x軸顯示保留時間;從(cong) 樣品注入到GC運行結束的時間。這也可以看作是掃描數,也就是質譜在整個(ge) 運行過程中獲得的數據點的數量。y軸是離子檢測器測量的反應或強度。z軸是所獲得的質量範圍內(nei) 的離子的m/z。
二維色譜圖,如圖5所示,是通過將單個(ge) 數據點的所有離子豐(feng) 度相加,並與(yu) 保留時間(RT)/掃描號作圖來產(chan) 生總離子色譜圖(TIC),這與(yu) GC檢測器產(chan) 生的色譜圖更具可比性。然而,總離子色譜圖中的每個(ge) 數據點都是一個(ge) 單獨的質譜,通常可以在軟件中的一個(ge) 單獨窗口中打開。在圖5的示例中,峰3的頂點數據點已經被打開。
在GC中,保留時間用於(yu) 識別目標分析物,通常麵積用於(yu) 定量。為(wei) 了準確定量,色譜峰需要有良好的色譜分離和基線分辨率,如圖5中RT1和RT2的色譜峰所示。對於(yu) GC-MS來說,質譜提供了一種額外的方法,可以使用完整的質譜或使用幾個(ge) 離子的存在和相對比例來確認目標分析物。使用GC-MS的數據進行定量,通常是根據單一的離子的麵積,因為(wei) 與(yu) 使用TIC峰下的麵積相比,它不太可能有來自共生峰的幹擾。因此,隻要能選擇一個(ge) 不存在於(yu) 共混峰中的離子,從(cong) 而使這些峰得到光譜解析,並能實現基線到基線的整合,就不需要色譜基線分辨率來進行準確定量。
5. GC-MS的優(you) 勢與(yu) 不足
6. GC-MS的主要應用
(1)揮發性有機物(VOCs)檢測,如:監測大氣中的苯係物(如苯、甲苯、二甲苯)、甲醛、氯代烴等致癌物
(2)持久性有機汙染物(POPs)分析,如:二噁英(PCDD/Fs)的超痕量檢測(檢測限達ppt級),用於(yu) 評估垃圾焚燒廠排放
(1)農(nong) 殘與(yu) 獸(shou) 藥檢測:例如,果蔬中有機磷類農(nong) 藥的快速篩查
(2)食品添加劑與(yu) 非法添加物分析:如測飲料中甜味劑(糖精鈉、阿斯巴甜)、防腐劑(苯甲酸、山梨酸)的合規性
(3)風味與(yu) 香氣成分解析:如咖啡揮發性香氣成分(吡嗪類、呋喃類)的定性與(yu) 定量分析,優(you) 化烘焙工藝
(1)臨(lin) 床代謝組學:如癌症患者呼出氣中VOCs標誌物(如戊烷)的發現,輔助無創診斷
(1)刑事:如爆炸物(RDX)的痕量檢測,用於(yu) 安保篩查
(1)石油化工分析:如原油組分(正構烷烴、異構烷烴)的詳細譜圖分析,優(you) 化煉油工藝
(2)材料科學:如電子元器件釋放氣體(ti) 的鑒定(如矽氧烷揮發物),預防設備故障
(1)代謝組學與(yu) 係統生物學:如微生物揮發性代謝產(chan) 物(MVOCs)的指紋圖譜構建,用於(yu) 病原菌快速鑒定
掃一掃 微信谘詢
©2025 成都九游会分析儀(yi) 器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: Sitemap.xml 總訪問量:2072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