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C-MS全稱氣相色譜法-質譜法聯用(Gas chromatograohy-mass spectrometry),簡稱氣質聯用。是將氣相色譜儀(yi) 器(GC)與(yu) 質譜儀(yi) (MS)通過適當接口(interface)相結合,借助強大的計算機技術,進行聯用分析的技術。下麵我們(men) 來簡單學習(xi) 一下GC-MS聯用技術。 1 GC-MS的結構組成 GC-MS總體(ti) 上由以下五大部分組成:色譜儀(yi) (常壓)、接口部分、質譜分析器(高真空)和計算機數據處理係統。示意圖如圖2所示: 圖2 GC-MS示意圖 氣相色譜部分 氣相色譜儀(yi) 的基本流程如圖3所示。主要包括以下5大係統:氣路係統、進樣係統、分離係統、溫度控製係統以及檢測和記錄係統。 圖3 氣相色譜儀(yi) (GC)基本流程 氣相色譜儀(yi) 的組成部分及作用: (1)載氣係統:包括氣源、氣體(ti) 淨化、氣體(ti) 流速控製和測量。為(wei) 獲得純淨、流速穩定的載氣。 (2)進樣係統:包括進樣器和氣化室。進樣器分氣體(ti) 進樣器和液體(ti) 進樣器,氣化室是將液體(ti) 樣品瞬間氣化的裝置。 (3)分離係統:包括色譜柱和柱溫箱和控溫裝置。根據各組分在流動相和固定相中分配係數或吸附係數的差異,使各組分在色譜柱中得到分離。 (4)溫控係統:控製氣化室、柱箱和檢測器的溫度。 (5)檢測和記錄係統:包括檢測器、放大器、記錄儀(yi) 、或數據處理裝置、工作站 (色譜圖)。將各組分的濃度或質量轉變成電信號並記錄。 接口部分 是協調聯用儀(yi) 器輸出和輸入狀態的硬件設備。一般分為(wei) 直接接口(小口徑毛細管柱)和開口分流接口(大口徑毛細管柱),用於(yu) 除去GC部分的載氣並傳(chuan) 輸組分。在GC-MS聯用中有兩(liang) 個(ge) 作用: (1)壓力匹配——質譜離子源的真空度在10-3Pa,而GC色譜柱出口壓力高達105Pa,接口的作用就是要使兩(liang) 者壓力匹配。 (2)組分濃縮——從(cong) GC色譜柱流出的氣體(ti) 中有大量載氣,接口的作用是排除載氣,使被測物濃縮後進入離子源。 MS質譜部分 質譜儀(yi) 的基本部件有:離子源、濾質器、檢測器三部分組成(結構示意圖如圖4),它們(men) 被安放在真空總管道內(nei) 。在GC-MS聯用中經過氣相色譜分離的各氣態分子受離子源轟擊,電解裂解成分子離子,並進一步碎裂為(wei) 碎片離子。在電場和磁場綜合作用下,按照m/z大小進行分離,到達檢測器檢測、記錄和整理,得到質譜圖,實現樣品定性定量分析。 圖4 質譜(MS)組成示意圖 (1)進樣係統:GC出來的樣品直接進入MS分析儀(yi) 。 (2)離子源:離子源的作用是接受樣品產(chan) 生離子。常用的離子化方式有:電子轟擊EI;化學電離CI。 (3)質量分析器:其作用是將電離室中生成的離子按質荷比(m/z)大小分開,進行質譜檢測。常見質量分析器有:四極質量分析器; 扇形質量分析器; 雙聚焦質量分析器; 離子阱檢測器。 (4)檢測器:檢測器的作用是將離子束轉變成電信號,並將信號放大,常用檢測器是電子倍增器。 2 GC-MS聯用技術原理 下圖為(wei) GC-MS聯用儀(yi) 的內(nei) 部組成示意圖。在這個(ge) 組合中氣相色譜儀(yi) 分離樣品中各組分,起著樣品製備的作用;接口把氣相色譜流出的各組分送入質譜儀(yi) 進行檢測,起著氣相色譜和質譜之間適配器的作用;質譜儀(yi) 對接口依次引入的各組分進行分析,成為(wei) 氣相色譜儀(yi) 的檢測器;計算機係統交互式地控製氣相色譜、接口和質譜儀(yi) ,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,是GC-MS的中央控製單元。 3 GC-MS技術特點 4 GC-MS測樣要求 GCMS樣品要求(不需要前處理,直接上機):粉體(ti) 樣品需要提供20mg以上,液體(ti) 樣品需要提供1ml以上,並用液相小瓶封裝,管口使用Parafilm封口。氣體(ti) 樣品一般提供200mL以上(用標準氣袋或者氣瓶),固相微萃取測試液體(ti) 樣品需提供10mL以上。請勿使用塑料離心管,容易引入雜質/樣品揮發影響測試結果。 5 GC-MS結果分析 定性分析基礎: GC/MS聯用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和色譜一樣有三種,外加一種GC-MS有方法: (1) 歸一化法。將樣品中所有組分含量之和作為(wei) 100,計算各個(ge) 組分的相對百分含量,稱為(wei) 歸一化法。計算公式: 式中:Wi——組分i含量;Ai——組分i的峰麵積(或峰高);fi——組分i的質量校正因子。當fi為(wei) 體(ti) 積校正因子或摩爾校正因子時,結果分別為(wei) 體(ti) 積分數或摩爾分數。 (2) 外標標準曲線方法。用標準樣品配製不同濃度的標樣,在與(yu) 待測樣品全相同的操作條件下,測得標樣中各化合物的峰麵積或峰高,得到響應因子: 式中:Wi——待測化合物標樣含量;Ai——待測化合物標樣峰麵積(或峰高)。 (3) 內(nei) 標法內(nei) 標標準曲線方法 。外標法存在一定缺點,限於(yu) 每次的分析條件從(cong) 樣品處理到測試都會(hui) 產(chan) 生誤差。為(wei) 了克服不可避免的測量誤差,選擇適當的基準物質(內(nei) 標化合物)加入標樣和待測樣品中進行測定,計算待測化合物和內(nei) 標化合物響應值之比(稱為(wei) 相對響應因子),由相對響應因子和加入內(nei) 標化合物的量進行定量,稱為(wei) 內(nei) 標法。相對響應因子計算,可由: 式中:wi——待測化合物標樣含量;Ai——待測化合物標樣峰麵積(或峰高);WS——內(nei) 標化合物含量;As——內(nei) 標化合物峰麵積(或峰高) (4)同位素稀釋法。理想的是采用待測化合物的同位素標記物作為(wei) 內(nei) 標,可以保證內(nei) 標化合物的化學性質、色譜行為(wei) 、質譜行為(wei) 都與(yu) 待測化合物一致,這樣可以消除化合物之間的差別帶來的誤差。同位素標記物作內(nei) 標隻有GC/MS聯用技術可以運用。計算公式: 式中,RF為(wei) 校正因子,RF=含量/麵積或含量/峰高;C為(wei) 含量;S為(wei) 峰麵積或峰高。 同位素稀釋法的優(you) 點為(wei) :一般可以校正基體(ti) 影響(標樣和樣品的差別),提取效率穩定;進樣誤差小,保留時間隨溶劑梯度變化影響不大;儀(yi) 器漂移影響小;在質譜中同位素稀釋劑與(yu) 樣品分析物響應穩定,定量結果從(cong) 樣品分析物與(yu) 內(nei) 標的響應比得出更準確。缺點為(wei) :樣品製備很耗時;對移液和稀釋等中的誤差結果有缺陷。
氣相色譜儀是實驗室一種常用的分析氣體的儀器,它的應用領域有很多,如石油、化工、醫療、環境、衛生等等。
工作原理
氣相色譜儀(yi) 利用試樣中各組份在氣相和固定液液相間的分配係數不同,當汽化後的試樣被載氣帶入色譜柱中運行時,組份就在其中的兩(liang) 相間進行反複多次分配。
由於(yu) 固定相對各組份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,因此各組份在色譜柱中的運行速度就不同,經過一定的柱長後,便彼此分離,按順序離開色譜柱進入檢測器,產(chan) 生的離子流訊號經放大後,在記錄器上描繪出各組份的色譜峰。
組成部分
載氣係統:包括氣源、氣體(ti) 淨化、氣體(ti) 流速控製和測量;
進樣係統:包括進樣器、汽化室(將液體(ti) 樣品瞬間汽化為(wei) 蒸氣);
色譜柱和柱溫:包括恒溫控製裝置(將多組分樣品分離為(wei) 單個(ge) );
檢測係統:包括檢測器,控溫裝置;
記錄係統:包括放大器、記錄儀(yi) 、或數據處理裝置、工作站。
保留時間
從(cong) 進樣開始至每個(ge) 組分流出曲線達極大值所需的時間,可作為(wei) 色譜峰位置的標誌,此時間稱為(wei) 保留時間,用t表示。
什麽(me) 是色譜圖
進樣後色譜柱流出物通過檢測器係統時,所產(chan) 生的響應信號時間或載氣流出氣體(ti) 積的叫曲線圖稱為(wei) 色譜圖。
什麽(me) 是色譜峰?峰麵積?
色譜柱流出組分通過檢測器係統時所產(chan) 生的響應信號的微分曲線稱為(wei) 色譜峰。
出峰到峰回到基線所包圍的麵積,稱為(wei) 峰麵積。
氣相色譜分析中如何選擇載氣流速的最佳操作條件?
在色譜分析中,選擇好最佳的載氣流速可獲得塔板高度的最小值。因此,從(cong) 速率理論關(guan) 於(yu) 峰形擴張公式可求出最佳流速值。通常色譜柱內(nei) 徑4mm,可用流速為(wei) 30ml/min。
氣相色譜分析中如何選擇載氣的最佳操作條件?
載氣的性質對柱效和分析時間有影響;
用相對分子質量小的載氣時,最佳流速和最小塔板高度都比相對分子質量大的載氣好;
用輕載氣有利於(yu) 提高分析速度,但柱效較低;
低速時,最好用這樣既能提高柱效又能減小噪聲;
另外,選擇載氣又要從(cong) 檢測器的靈敏度考慮。
色譜分析中,氣、液、固樣品各用什麽(me) 進樣器進樣?
氣體(ti) 樣品進樣:用注射器進樣;用氣體(ti) 定量管進樣,常用六通閥。
液體(ti) 樣品進樣:微量注射器。
固體(ti) 樣品進樣:固體(ti) 樣品溶解後用微量注射器進樣,頂空進樣法。
在氣相色譜分析中如何選擇柱形、柱徑和柱長的最佳操作條件?
縮小柱子的直徑對提高柱效率,提高分離度是有利的,但直徑太小,對分析速度不利;
柱子直徑與(yu) 柱曲率半徑相差越大越好;
一般填充柱柱長多用兩(liang) 米左右,毛細管柱十幾、幾十米左右。
氣相色譜檢測器的性能指標?
靈敏度;
敏感度;
線性範圍;
穩定性。
掃一掃 微信谘詢
©2025 成都九游会分析儀(yi) 器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: Sitemap.xml 總訪問量:207256